房天下>  资讯中心  >地产全说>  正文

手机看新闻

四圣祠片区城市更新(上篇):钩沉百年老成都

地产全说2022-08-11 16:07:17来自四川省

7月下旬,《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机会清单正式发布!本次机会清单共60个项目,总投资规模预计达3721亿元。本期我们接着来看城市更新项目的四圣祠片区。

▲四圣祠城市更新片区大致范围示意

四圣祠片区大街小巷交错纵横,文保单位历史遗迹星罗棋布。这里曾经是成都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主舞台,是西方文化、医学和宗教等传入成都的源点,历史故事名流掌故都市传说众多。

四圣祠是几代成都人关于成都城市发展变迁的共同记忆点,如今,迎来城市更新改造的四圣祠片区,又将最终走向何方?城市记忆能否得到更好的保留与保护?老成都人熟悉的成都街巷味道,又能否得以延续?



百年前的“洋人街”

成都的西医发源地和重要的文化中心点

据《成都城坊古迹考》记载,四圣祠街得名于清代路口一祠堂,堂内供奉孔门弟子曾参、颜回、子路、子游四位圣贤,后祠庙损毁街名留存。1892年初,美国籍传教士赫斐秋和加拿大传教士何忠义夫妇等一行人买下四圣祠街一片菜地。四圣祠自此登上历史文化的舞台中心,成为成都中西文化交融的中心点。

▲现四圣祠北街12号建筑,斑驳的外墙述说着历史

▲四圣祠北街12号门牌号,下有文化地标标识牌,扫二维码后可以查看关于这里的详细介绍。

1892年2月,启尔德、斯蒂文森等医生租用四圣祠北街12号民房创办仁济医院,这就是如今的成都市二医院的肇始,同时也是西医入川的历史始点。“仁爱济民 勤慎服务”这一古老院训传承至今。

1907年加拿大牙医学博士林则来到成都,随后开始在仁济医院开设牙科。1913年仁济医院启用四层楼的医院大楼,是成都历史上最早的新式楼房,也标志着西方医学在川西落地生根。

▲市二医院及其周边老建筑群,从仁济医院到今天的二医院,这家“百年老店”守护着六七代成都人的生命健康。

▲街边围栏中间的石牌上,也有对二医院历史的相关介绍。

1894年,四圣祠礼拜堂建成,1895年“成都教案”爆发后损毁。1921年,四圣祠北街的福音堂完成重建,这座欧洲古典风格的百年老建筑屹立至今,现为成都市基督教恩光堂。恩光堂旁边是川渝云贵基督教两会联合办学的四川神学院,常年面向以上地区基督教会招收神学生。

▲与市二医院毗邻的基督教恩光堂,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旁边是基督教四川神学院。

正因为医院与教会的创办,活动在四圣祠街的“洋人”也越来越多,四圣祠街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很长时间里,都被老成都人称为“洋人街”。

四圣祠街除了名事多,名人也多。除了这些创立教会医院带来西方文化的国际友人,在这条街上还有成长、工作或生活过的一代代居民。据报道,在医院工作了60年的段仪明护士就亲手接生了2000多名婴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38年4月20日出生于仁济医院的龙凤胎琼瑶姐弟。建于清末的四圣祠西街36号居民四合院更是星光璀璨。据说此处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爱国名将冯玉祥将军的住所,他在成都期间发表演讲上百场,发动“救国献金”运动。解放后又住过近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和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秘书长的谢无量先生。

▲从地铁3号线市二医院站C口出来,迎面而来的就是接近修缮完工的谢无量旧居,传奇院落重新开放指日可待。

四圣祠街还是成都文化教育和新闻传播的中心。1905年在四圣祠街20号的华英书局正式营业,这是成都市最早一家使用铸铅排字的近代印刷厂,主要设备全部从加拿大运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家印刷厂的基础之上成立了成都印刷厂,后因为污染搬迁别处。抗战期间,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成都办事处也设于四圣祠北街,经常在这里举行各种座谈会,接待各方人士,散发各种新闻资料,成为报道国内外时局变化的重要消息来源。1952年9月1日,四川日报在红星路附近正式创刊,头版刊发《四川省人民政府今日起正式行使职权》。自此,成都的新闻传媒业从这条街上蓬勃发展,今天红星路两侧的两大传媒集团,依旧是传播四川、成都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活动新闻最重要的策源地。

此次城市更新机会清单中划定的四圣祠片区城市更新的范围,包含了庆云街、福字街及华兴街三个小片区。其间大街小巷密密如织,有趣的故事就更多了。单凭街巷名,如岳府街、书院街、如是庵、慈惠堂、落虹桥或者爵版街、藩库街一类,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书卷气息、历史气息。



今日四圣祠

浓厚的城市烟火气依旧

在四圣祠片区,市二医院、王府井、春熙坊、川报集团、成都报业、锦江剧场、天涯石小学等知名地标,成都人耳熟能详。当然,这里也是锦江区税务局、锦江区人社局、四川省文联、省作协和省广电局等机关单位所在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城”的小全全在这次对四圣祠片区的实地走访中才惊觉,原来好些创意潮店近年来也早已悄悄地在片区长成了网红。

▲总府路与红星路口,背后就是华兴街道,整个片区商贸最繁华的一段,川报、王府井百货、锦江剧场、希尔顿欢朋酒店和新建的西部文化产业中心都在这一带。

▲“大隐隐于菜市”。时尚高调的精酿啤酒和咖啡店,全英文店招,虽还未营业,但网红气质已经无法隐藏。

在四圣祠片区的老街上走一走,眼目所及,市井烟火,活色生香。新华大道三槐树段是渔具一条街,中道街是菜市一条街,剩下的大约都是些跟吃穿住行生活日用相关的小商小贩。

与四圣祠北街相连的东较场街,代表了片区大多数的街道风貌和商业现状。

▲东较场街风貌

东较场街上多数建筑还未经改造,隐隐可见密密麻麻的防盗铁窗,小卖部、餐饮、水电装修、手机维修、美容美发、按摩浴足,能满足你的一切日常所需。一位阿姨的缝纫机摊位,甚至就摆在人行道上。

小街小巷街道狭窄,基本上是自行车和电瓶车的天下。人行道上电线杆、行道树、商家外摆和非机动车挤作一团,行人已经无法畅快通行。

▲东较场街风貌

在与四圣祠北街相接的中道街,有货车拉的梨子西瓜,有三轮车装的葡萄,挂着鸡鸭猪牛的肉铺,泡沫箱装着活鱼活虾,卤菜熟食,瓜子花生矿泉水,应有尽有,一日三餐和生活所需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买齐。对了,这里也是著名的康二姐串串所在的街道。

▲周六上午十点左右,犹如露天菜市场的中道街,摊位直接摆在了车道上。

这里的时光不快不慢,悠悠闲闲,老成都的安逸和“从前慢”就存活在这些小街小巷里。

然而,全貌来看,终归是旧城区。四圣祠片区与其他的老街区一样,在城市快马加鞭的飞速发展中,早已老牛破车一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打开百度街景地图的时光机,定位到四圣祠北街12号,从2014年直到2020年,这条街看不出哪里变化了一点点模样。

互联网时代,人们总爱追新逐异,这种不变让人感到沉闷,破旧的老建筑至多也只是网红们的拍照背景而已。斑驳的城市界面,戛然而止的断头巷,横牵竖连的凌乱电线,在高楼间沉默站立的红砖危房,感觉放错了位置的老公厕……类此种种不协调不统一,仿佛都在嘲讽着那些老巷子里装修新潮的网红小店。

▲隐藏在书院西街里的新潮小店,主营水果茶,左右手边都是市井生活的痕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街之隔的大慈寺变身远洋太古里,和国际金融中心IFS一起,稳稳占据着成都主要商业体前二的位置,年销售额双双逼近100亿元。一河之隔的望平街,通过城市更新换上了漂亮的新装,成为成都“八街九坊十景”首个呈现项目,现已引入网红首店30余家,成为城市热门打卡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街区。

四圣祠却仍然是她古旧的模样,百年前代表着时尚先锋的前浪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不舍之中

也充满对更新渴望

公开数据显示,四圣祠片区近十年仅出让成交过一宗土地。片区内的二手房长期都是以老小区为主,单价从8000元/㎡到35000元/㎡不等,均价远低于与之相邻的东大街。位于梓潼桥西街2号的正成财富ID,2008年交房,现二手房挂牌价仅15000元/㎡左右,仅比旁边建于1994年的慈惠堂街16号院的无电梯楼房略高。居住在这里,就得忍受楼盘本身的高密度和常年车位紧张,小区之外,杂乱的街区环境和片区内公园绿地缺失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像这样门窗凋落等待拆改的老屋片区内还有很多,大都已没有人居住的气息。

说起城市更新改造,长居于此的老街坊们心情复杂。

在中道街做着缝补生意的阿姨,谈起改造更新,嘟了嘟嘴,又指了指对面改造后的建筑外立面,一副毫不在乎、毫不羡慕的样子。

在东安南路,一位正在看墙上最新张贴出的拆迁相关公告的阿姨,也并不因为传闻中高昂的拆迁费而激动,反而多了些许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在这里住习惯了,年纪也大了,不想离开这里,也不想再重新装修房子,或者是搬到别处,适应新的社区。内心非常复杂矛盾。”

一些在四圣祠片区长住过,现在已经搬到电梯新房里的年轻人,得知四圣祠片区即将更新改造,最担心的是,以后回来恐怕再也找不到熟悉的盖碗茶了……

▲东安南路8月1日贴出的搬迁公示,预示着四圣祠片区城市更新现已大规模启动。

未来的四圣祠片区,将会是什么样子?城市更新究竟会如何保留四圣祠片区所承载的厚重的城市历史与文化记忆?在四圣祠片区城市更新的下篇中,我们接着讲。请继续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