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2日,保利、首开以64.83亿元、楼面价53830元/平方米的代价夺下孙河地块,楼面价和总价双双刷新孙河区域纪录,成为孙河“双料地王”。
市场巨变土地居然降价了
无论是限制高售价,竞争地价还是限制高地价,竞争保障房面积,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规则出台,对于北京火热的土地市场无异于一盆冰凉的水迎头泼下,土地交易瞬间冰封,地价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下降。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土地招拍挂不再价高者得以后,北京土地公开市场合计出让土地249块。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多宗土地的价格都是底价成交,甚至不少土地终因为不认竞拍而流标。而当年在北京市场成交排名前十的房企,只有城建、万科、首开和金隅出手拿地,其他房企均未有动作。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住宅用地平均成交价格为4908元/平方米,到了2012年上半年住宅用地的平均楼面价更是下滑到了4528元/平方米。而此前的2010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为每平方米7255元。土地整体成交价出现了罕见的回归,基本回到2009年前期水平。
土地出让金也大幅萎缩,据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前10月,北京土地出让金达到831亿元。政府土地为372亿元,相当于2010年同期的73%。“实际上今年的成交额和去年是持平的,但政府的土地比去年下降了。”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提到,征地拆迁成本比起2010年有所提高。
具体到各个区县,土地价格都大幅下降,甚至部分区域下降幅度超过50%,例如丰台区。除此之外,通州、大兴等各区域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商业用地的价格下降幅度有限。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商业用地的价格大幅上涨,从4000元/平方米涨至1万元/平方米以上,虽然有所下调,但保持在9000元/平方米左右。
然而,低地价是否意味着一年或者两年以后房价一定会下降呢?亚豪市场总监郭毅认为,地价高,房价一定会高,但地价低却并不意味着房价一定就低。随后的发展也证明了低地价只是暂时的,土地成交很快就度过了寒冬,再次迎来火热的攀升。
竞保障房面积
商品房实际地价不断抬高
2012年,楼市逐渐走出限购的阴霾,开始明显回暖。伴随着成交的回升和信贷政策的放宽,开发商们度过了节衣缩食的寒冬,再次手握重金,扑向了土地市场。
经历了10次网上报价、46轮现场竞价以及300多轮配建回购房面积竞争,被称为“准地王”的北京海淀万柳地块拍卖于2012年7月落下帷幕。民企中赫置地以26.3亿元的高上限价格、配建16400平方米回购房的条件力压群雄,这一价格折合楼面价高达4.42万元/平方米,刷新了北京单价地王的纪录。
这还只是土地再次复活的开始,虽然设定了高土地价格的上限,但随后要求开发企业竞争保障房面积的做法,后被证明与之前的价高者得,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终还是无情地推高了商品房地价。
就在即将过去的9月份,北京就接连出现了多个地王。8月31日,经过64轮激烈角逐,“丰台区南苑乡石榴庄村0517-659等地块”终以50.25亿元的总价,被中铁建与方兴地产联合取得,扣除公租房部分,折合楼面价高达60000元/平方米左右。
9月2日,保利、首开以64.83亿元、楼面价53830元/平方米的代价夺下孙河地块,楼面价和总价双双刷新孙河区域纪录,成为孙河“双料地王”。
9月8日,东坝再次出让一宗住宅性质用地,终由龙湖、保利、首开联合体以42.5亿元地价配建8.9万平方米限价房竞得,折合商品房楼面价约为4.7万元/平方米。
9月9日下午,经过90轮的激烈厮杀,懋源地产以29.4亿且异地配建9.6万平方米保障房的代价摘得朝阳区孙河西甸地块。折算后的商品房楼面单价高达5.26万元/平方米。
不难看出,孙河、东坝、南四环这热点板块的土地价格都超过或者接近5万元/平方米,这也几乎成了当下热点板块土地价格的标杆。而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在2004年前后,北京的核心区地块,土地价格也到不了5000元/平方米,虽然历经调控,甚至出现了土地价格下跌的周期,但终,土地这个面粉还是与房价这个面包一样,在招拍挂的十一年里,连续上涨了十余倍。尤其是在当前,土地价格的疯涨进一步导致了商品房的高端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